??? 首先提出“地球村”、“酷”、“信息時代”概念的加拿大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有一句著名的話:媒介即訊息(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)。這句誕生于上個世紀60年代再簡單不過的話,直到今天仍然被奉為經典。 雖說地球是個實體,但是談到“世界”這個概念,恐怕就不能簡單用前者來形容了。把大師的話進一步推導,將可以得到“世界即訊息”。我并非不支持唯物,只是由于時代的發展,直接“作用”于我們的將不會是“物質”本身,而是他人加工過的產物。就像小時候玩的“快樂傳真”一群人排成一列,第一個人用肢體語言將他所看到的信息演示給第二個人,第二個人用肢體語言演示給第三個人他所理解的信息……用這種方式延續到最后一個人。當最后一個人說出他從“前一個人”那里得到的信息時,會發現與第一個人的“信息源”大相徑庭。 話題似乎扯太遠了,但實際上與我今天想談的并不相悖。如果把每一次的商業地產的熱點事件比作一場戰爭,那么參戰的多方一定不僅僅是開發商和政府等利益的直接分配者,更大一部分,也是容易忽視的恰恰是那戰爭的平臺媒介?!按蠖鵁o形”,先人不是早已講過嘛。 或許很多人會不屑。 一個平臺,如何能“左右”甚至“造就”一場戰爭?中國商業地產近兩年由于樓市調控政策影響,迎來了“千年等一回”的黃金發展期,而參與者數量的瞬間膨脹,讓商業地產進入了一個平臺為王的時代。比如,前不久有強強聯合之稱的新浪樂居,與潘石屹SOHO中國的“網上買房”就打響了房地產電子商務的第一槍,接著就是大大小小的房地產網站的爭相模仿,甚至嘗到甜頭的潘石屹離開“合作者”,自己著手打造電子商務平臺。的確如此,對于在中國這個新興市場上,商業地產的各方博弈者來講,媒介已經不是可選可不選的“選修課”,而已經成為了非選不可的“必修課”。 回想2011年中國商業地產關鍵詞:轉型、虹橋大戰、美式基金退走中國……其實本質上都是媒介的競爭:大大小小開發商叫嚷著轉型,許多利用媒介在旁觀著市場的反應;虹橋大戰中的主角以及未出現的角力者,也在媒介的反應之中決定著未來的舉動;黑石等美式基金巨頭或許稍顯無辜地“被”卷入“美式基金公司退走中國”的風暴,但是誰又能說這些角兒們不是在期待一場華麗的秀?當一切尚未塵埃落定的時候,我們看到的多半是開發商們在媒介上的“演習”而已。 媒介即訊息,訊息亦是信息,現在及未來,都是信息時代。將幾個詞語賦值一下,或許我們可以說:未來,一個屬于媒介的時代。 如果說當初我對麥克盧漢的話的理解有所偏頗,那么,也許是當時的我只想到媒介的巨大力量無人能夠撼動只能服從,而沒想到有另一種力量叫做“四兩撥千斤”,再強大的力量,終歸會有人駕馭。 王永CRIC商業顧問總經理
特許金融分析師(CFA)、清華大學MBA,北京漢博投資顧問公司創始人,曾任漢博顧問執行董事、漢博研究院院長。 多年商業地產實操經驗,熟悉商業地產市場研究策劃定位、財務分析以及投融資策略設計、招商運營、資本運作等方面的工作。他參與操作過全國超過20個大型商業地產項目,其中包括中糧西單大悅城項目、中糧朝北大悅城項目、重慶融科光控大融城項目、北京首地大峽谷商業項目等眾多知名商業項目。